
10001人喜欢
丨
当地人说,从没听过有人能穿越它,一群修路者,却在它“身上”修了条特别“咸”的路。
因为是“贫钾国”,直到上世纪50年代,我国钾肥完全依赖进口。从这里“抠”出的一块“辣盐”,
却让科学家“尝到”了震惊国际学术界的发现。
也是在这里,一群拼了命的人,用短短几个月生产出第一批国产钾肥。
如今,国产钾肥约有八成来自这里。
它是察尔汗盐湖,一片上万年未曾改变的“黄土滩”,在几十年间“沧海桑田”。
“盐的世界”曾有几多传奇?翻开本期《国家相册》看个究竟。

1980年 察尔汗盐湖公路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
走进中国照片档案馆,就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。
这里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,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。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,《国家相册》首次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,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,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、被折叠的时代,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。
